首页

女s第一视角羞辱

时间:2025-05-23 02:18:47 作者:北京将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深度转型 浏览量:93680

  中新网兰州7月12日电 (郭海霞 杨娜)“摘黄花菜必须赶早。”12日清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镇许旗村村民张怀龙家的黄花菜地一片忙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在黄绿相间的花海中穿梭,一掐一折,手指翻飞间,一根根未开的黄花“飞”入腰间的编织袋,摘满后纷纷汇集到田边的塑料周转箱,等待高温“杀青”的洗礼。

  盛夏时节,环县5万多亩黄花菜俏立枝头,与远山、白云、蓝天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村民们穿梭田间地头,抢抓时间采摘。

  忘忧草又名黄花菜、金针菜、萱草,它用途广泛,可食为佳肴、用为良药、观为名花。庆阳人常唤它作黄花菜,是当地传统农特产品,相传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自古即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诗句。环县是黄花菜的优势产区,品种主要以马莲黄花菜为主,花瓣厚实,口感鲜美。经加工后制成的干菜,肉厚味醇,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7月9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航拍镜头下村民正在采摘黄花菜。尚宸凯 摄

  张怀龙说,早上八九点后再采摘,太阳照射后开出花朵的黄花菜品质降低,影响客商收购。7年前,张怀龙承包了本村近40亩耕地,全部用来栽植黄花菜。经过几年生长后,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黄花菜采摘周期大概40天,高峰期时,雇佣十来个人,从凌晨4点半开始,到上午9点多结束,每天大概能摘一千多斤。除去人工等成本,每年收入8万元左右,比外面打工收入好多了。”尝到黄花菜“甜头”的张怀龙打算再承包一些土地,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一百亩。

  在该县环城镇龚淌村,1500余亩黄花菜正迎风摇曳,含苞待放,迎来最佳采摘期。龚淌村村民邓长印家的23亩黄花菜自2016年栽植以来,经过8年生长,如今迎来了盛放期。“这两年黄花菜行情好,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干黄花菜每斤报价25元左右,每亩至少收入5000元,每天起早贪黑虽然累了点,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邓长印说,这些金黄色的花苞,成了家里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

图为摘黄花菜的妇女。郭海霞 摄

  黄花菜喜高温怕阴雨天,针对阴雨天采摘后黄花菜无法晾晒导致腐烂的问题,龚淌村于2016年成立了环县金实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收购本村及周边村里农户新采摘的黄花菜。

  7月上旬的一个阴雨天,龚淌村村民王海海和其他村民一起将采摘的新鲜黄花菜送到了合作社售卖。“前些年,遇到天阴下雨,黄花菜没法晾晒,发霉后全糟蹋了,合作社确实太方便了。”说起合作社的好处,王海海赞不绝口。

  “合作社今年收购鲜黄花菜价格每公斤4元,遇到阴雨天,每天可收1000公斤左右。收来经过锅炉熏蒸,存入冷藏室,2℃至5℃条件下,可存放15天左右。”龚淌村村支书张正林介绍说,龚淌村共有434户村民,目前共栽植黄花菜1500亩。合作社主要对农户特色种植进行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并带动周边四个村、300多户农民种植黄花菜,每户年增收5000至1万元左右。

图为航拍镜头下的环县环城镇龚淌村金实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尚宸凯 摄

  近年来,环县全力调优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政府补助种苗、企业订单种植等方式,培育多元富民产业,成立了多个黄花菜专业合作社,鼓励合作社和农户规模种植黄花菜,推动了黄花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产值大概5亿元,已成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金花花”。(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青海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

近日,动画电影《白蛇:浮生》正在热映,导演陈健喜、李佳锴接受记者专访,为我们讲述了电影创作的幕后故事。“白蛇”作为经典IP,有过很多版本的影视作品,谈及动画电影《白蛇:浮生》的创新之处,导演表示希望用现代视角呈现白蛇正传的故事。

“重庆港—宁波舟山港”江海直达航线开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前行,逐渐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数博十年推动贵阳贵安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张晓刚表示,3月5日,菲方船只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闯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向其非法“坐滩”军舰运送包括建筑材料在内的物资,期间还蓄意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海警依法采取必要管制措施,现场操作专业克制、合理合法。我们对菲方侵权挑衅行径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奥运冠军们走进新疆师范大学 学跳新疆舞

其次,我们应当扩大二十国集团(G20)等现有政治合作平台,以便更好地思考和应对多极世界的现实问题。很显然,让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从长远来看,我们仍需要改革全球治理机构,比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些国际机构需要落实平等的融资权和公平的代表权。

长城五大品牌首次同台亮相北京车展,坦克品牌加速全球化进程

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历久弥新,是对几千年中国人民实践的集中体现,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在近现代中国的与时俱进、一脉相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